0531-8608468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解读 |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修订解读


交通运输部于2023年1月19日批准发布了推荐性行业标准《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23),实施过渡期为三个月。

一、修订背景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11)已经在全国范围实施10余年。自实施以来,对规范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的推动了机制砂在公路工程行业中的实施应用。2018年11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机制砂被列入重点产品,凸显了机制砂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机制砂在我国公路工程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标准对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可开采的合格的天然砂石的日渐匮乏,使用机制砂是公路工程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机制砂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机制砂的颗粒形状、石粉含量等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分类更加精细化,在高性能混凝土中也开始推广应用。

为适应机制砂生产和应用技术的发展进步,更好地促进和规范机制砂在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交通运输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11)的修订工作。

二、标准的定位和作用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运输和储存等要求,适用于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机制砂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标准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对机制砂的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充分考虑公路工程行业特色和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十年来我国机制砂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将有力推动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发展,保障混凝土质量,助力“交通强国”和“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

三、主要修订内容

与2011版标准相比,本标准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为提高机制砂质量控制水平,在机制砂术语和定义中补充了机制砂生产工艺和采用合格母材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中机制砂的术语和定义在2011版标准基础上,根据机制砂的工艺要求进行了局部调整,补充了颗粒整形和粉控两个工艺环节,有助于机制砂质量控制,改善机制砂的粒型和石粉含量,并区别于石屑的生产。

另外,本标准对机制砂生产原料仍采用了2011版标准的规定,限定为“岩石”颗粒,不包括工业废渣,但是增加了“以合格母材为原料”的要求,并在相应章节提出了合格母材的技术要求。对于矿山尾矿,以及近几年随着公路建设向山岭重丘区的发展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隧道弃渣,也由于其存在质量不稳定、材质性能复杂多变等问题,其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工作性不稳定、耐久性差等问题,本标准不提倡采用这类材料作为机制砂生产的原材料。因此,在机制砂定义中没有明确规定这类材料可作为机制砂的生产原材料,但是也没有明显排斥。对于软质岩、风化岩,这类岩石强度和耐久性均较差,作为生产机制砂的母材,其技术指标很难满足本标准条文中规定的母材要求,这类岩石一般不能用作机制砂的母材。因此,将原2011版标准机制砂术语中的“注”删除。

2. 践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提高了机制砂的环保要求

为保护机制砂生产和施工应用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次修订时,参考国标《建设用砂》(GB/T 14684)中的相关要求,增加机制砂母材放射性应满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对建筑主体材料的要求。

3. 为推动机制砂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发展,制定了片状颗粒控制指标

2011版标准规定的机制砂生产指标,主要包括机制砂颗粒级配、石粉含量、空隙率等,没有关于机制砂颗粒形状的指标要求。而机制砂颗粒形状对于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甚至耐久性均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标准引入了片状颗粒含量指标,分别给出了I类、II类和III类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限值,并给出了试验方法。其中,为便于采用机制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本标准采用片状颗粒含量指标将I类机制砂划分为Ia类机制砂和Ib类机制砂,并给出了两者的限值要求。其中,Ia类适用于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

4. 为提高机制砂的工程适用性,细化了机制砂级配、MB值与石粉含量的要求

本标准对2011版标准II类、III类机制砂的级配范围进行了细化,提出了级配范围S1和级配范围S2的规定。级配范围S1与I类砂的级配范围相同,是在2区河砂的基础上,根据本标准编制组的研究成果分析得到,是2区砂中更加合理的级配范围。级配范围S2是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中1区和2区级配范围,并结合机制砂产品现状适度扩展综合而成。级配下限偏细部分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中2区中砂的下限,上限即偏粗部分采用了本标准上一版级配曲线的上限。这个级配范围内的机制砂可以拌制出性能符合要求的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

在2011版标准石粉含量规定的基础上,本标准编制组结合公路工程调研结果和当前研究成果,补充了不同类别机制砂的MB值要求,并完善了不同类别机制砂的石粉含量规定。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同类别的机制砂适用于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如I类砂适于配制高强度混凝土,II类砂适于配制中等强度混凝土,III类砂适于配制较低强度混凝土。

四、实施注意事项

1.由于本标准规定机制砂是由合格母材制作,且本标准对合格母材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合格的岩石、卵石或碎石等岩石原料。因此,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注意不要采用工业废渣。

2. 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相比,本标准具有鲜明公路工程行业特点,且不同公路工程构筑物对机制砂技术指标的要求也有不同。如:水泥路面和桥面的机制砂需要检测磨光值,路面和桥隧结构物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石粉含量限值有所区别。在不同公路工程中应用时,应注意机制砂重点指标的控制。

3. 由于本标准修订内容较多,在标准正式发布后应当加强标准宣贯。


来源:桥梁隧道研究中心

编发:办公室


【声明】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QQ客服,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