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608468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我为什么选择智能交通行业


 我为什么选择智能交通行业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行业前辈说出了对行业年轻人的期待,这一次,我们想听听交通行业那些年轻人的心声。

交通工程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很多行业经验从道路中来,到道路中去。在我们的采访中,这些人几乎都站过路口。

虽然有不少人干不了多久转行,但仍有人怀有一腔热情。解决一个路口的拥堵问题,成功下发配时方案,都足以让他们兴奋得忘记了疲倦。

若干年后,再回首,愿大家都能记住当初选择的那份初心。唯有守住热爱,才能做好交通出行背后的守护神!

01

真正有用的东西是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21年刚进入海康威视研究院的一豪,目前主要从事AI信控和车路协同方面的算法研究。

他本科毕业的时候,互联网在交通领域并没有那么兴盛,身边的同学如果学习的是交通运输规划,毕业后选择的就业方向并不多,要么是规划设计院,要么是公务员或选调生。

当前在互联网冲击下,一豪认为,规划设计院在工作强度和薪资待遇等方面需要转型,可能工作内容相似,付出的时间相同,但是互联网企业项目技术难度高,团队氛围好,能够让人快速成长。这个过程可能是传统交通企业缺乏的关键吸引力,导致很多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包括他自己没有走传统交通工程方向,而是往大数据和计算机方向发展。

一豪当时也面临着本校或外校读研的选择,虽然东南大学在交通规划方向非常资深,但是他觉得交通其实是一个偏软实力的学科,一方面,很多专家制定的规则规范变成了学生们主要学习的内容,但背过就忘了,真正有用的东西是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另一方面,交叉学科众多,解决某类交通问题很大程度需要依赖其他学科的算法支持。整个本科4年带给一豪更多的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对整个交通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对今后可以深挖哪些领域的思维提升。所以他想着不如去大城市再深造三年,一方面大城市人脉广,另一方面大城市就业机会更多,最终一豪选择了去上海同济大学深造。

研究生三年的深造学习也极大地提升了一豪对交通的认知。他说,以往对交通的认知可能是交通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一些传统交通规划设计院的工作,后来发现其实很多交叉的学科在交通领域都有融合和落地,比如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城市大脑等等。自己在跟导师做课题项目研究时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在招聘的过程中,一豪也刷了很多算法和计算机相关的题目,但由于算法方面的积累不够,依然遭遇到了一些挫折。后来他开始思考从事的工作应该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因此投递了交通领域做AI大数据与交通融合的企业。通过不断提升对交通的认知,一豪做出了一步一步的抉择,最终选择了现在的企业。

对未来,他希望强化自己的算法能力,让AI算法在工程中能大范围落地应用。

02

交通工程本来就是复合型的专业,不应该只着眼于传统知识的学习

2018年本科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的方政博,现在任职于重庆公交集团北部公交的营运生产部,主要负责线网规划,数据分析。

与交通工程结缘,对于他来说比较偶然,或者也是命运使然。

由于仅比一本线高出13分,家里人都想让方政博报考川北医学院和泸州医学院,仅有交通工程专业的志愿是他自己填报的,恰好就被重庆交通大学录取。

在学习之前,他对专业的概念并不清楚,恶补了交通工程和就业前景之后,他说才觉得真的要把数学和专业知识(特别是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和专业软件)学习好才行。

当前,有不少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表示,在学校的时候大部分的课程都还是偏土木,出来就业的也大多是工程单位,多数同学都干不到多久就转行了。像以后从事大数据、智能网联那些的同学特别特别少。因为一方面是这方面工作需要的知识储备学的很少,另一方面就是他们要求的不仅仅是本科生,多数单位招聘门槛都是研究生及以上。想从事这方面的,都不得不面临社会的压力而转行。

关于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方面,方政博表示,交通领域的圈子比较小,在整个行业的生态链里面,各个环节的专业要求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比如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对于编程、数据库之类的专业就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对于我们实际上的交通企业(轨道和公交),反而对于这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对于考取行业管理部门和交巡警的同学来说,更多的反而是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方面的学习比较多。

他认为,实际上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对网络技术要有一定的学习,互联网的标签就是快速、高效。同样的,对于不同岗位的交通人来说,都应该不同程度的学习一定的技术。交通行业与通信、编程等技术的融合越来越高,更何况,现在所有岗位的需求都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交通工程本来就是复合型的专业,不应该只着眼于传统知识的学习,学习编程方面的知识也很重要。

为什么会选择公交领域?方政博表示,不同学校的交通工程由于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导致专业侧重点不一样,重庆交通大学本科更多的侧重与道路工程施工和设计方向,实际上从事交通管理方面的比较少(岗位也少)。公交企业具有社会公益和出行兜底等多种非纯盈利企业特性的属性,虽然这个行业有诸多不好的地方,但也正如之前所说,“兜底”,也就是人民基本交通出行的底线,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存在是社会大众公需的,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它的原因。

对于公交行业发展的前景,他借用了集团领导的一句话:公交是一个万年行业,公交人应该做好奋斗一万年的准备。

03

爱好和行业的发展潜力是进入行业的初心

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城市规划专业,26岁的黄佳梦于2020年正式入职杰瑞电子武汉分公司,一家以城市智能交通技术为核心,集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系统集成与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现任杰瑞电子技术服务工程师。

谈到为什么选择跨行进入交通领域,黄佳梦认为,爱好和行业的发展潜力是进入智能交通行业的初心,一方面,自己对科技类的行业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公司主营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车路协同业务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保持活力。

入职这一年以来,黄佳梦的心态也有了较大的转变。见习期间的工作是以写标书为主,基础性较强,所接触的大多是传统的智能交通业务,近半年参与了几个战略性项目,了解到公司对于行业前沿性项目的重视,还专门成立了车路协同和智慧高速部门,招聘对口人才开发这些新领域的业务。

从当前整个行业竞争的现状来看,黄佳梦认为,“互联网+智能交通”的融合发展是智能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互联网大厂带来的新技术给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此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合作,继续巩固我们在项目落地、实施和研发方面的优势,拥抱新趋势,寻求共同发展之路。

04

这是一个让人很有成就感的行业

1997年出生的莫师强,毕业于南宁学院,2019年正式入职振业优控,一家专注于“城市交通治堵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选择交通行业,对于莫师强来说,不仅是由于自己是交通运输专业出身,更多的原因是看好行业前景。他认为,社会持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汽车保有量逐步增加,道路也会变得拥堵,所以交通治堵行业,可能还会有更多发挥作用的地方。并且,能够帮助市民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可以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会让人产生成就感,这也是莫师强喜欢交通行业的一个原因。

作为交通行业的新人,刚被分配到南宁项目组的时候,南宁的交通路网特点以及工作模式对于莫师强来说都比较陌生。有一次接到需要到路口调试信号配时方案的通知,这也是他第一次独自去现场,调试一直从下午到晚上11点多,只能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同事沟通求助,存在一定延迟性,整个过程让他有些无奈,但通过不懈坚持最终解决了这个路口的疑难杂症,让配时方案下发并产生效果,第一次让他感觉到成就感。

即使回到家已是凌晨,但已忘记疲倦,整个人都十分兴奋,这便是交通的魅力。到现在,他已经跑遍了南宁市的大部分路口。

莫师强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行业,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提高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希望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对交通治堵起到更大的作用,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更好的畅通保障!

同样认为解决交通问题会让人产生成就感的还有莫师强的同事——在唐山项目组的王轶多。2020年毕业之后,便通过招聘进入了振业优控唐山项目组。

在大学就选择了交通工程管理专业,系统地学习了交通管理规划知识。王轶多说,交通属于靠近民生的行业,交通安全是国家交通领域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其实交通安全在配时上也有体现,配时整体优化也要考虑交通交叉口的安全性,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也是她去做这个行业的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做好了之后也比较有成就感。

王轶多目前负责的内容主要包括唐山市的信号优化和维保工作。令她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刚来到支队初期,同事指出了唐山市批发市场一个路口的问题,并表示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交通隐患。为了解决路口问题,王轶多与同事一起进行了半年的调研,包括对行人行走规则的摸排、现有机动车运行习惯的摸排,将交通组织与信号灯联动,通过配时优化,将它彻底解决。

这件事让王轶多备受鼓舞,她说,这也是她继续做交通的信心。

虽然作为一名女生,但是和项目组其他男生一样,王轶多也跑遍了唐山所有的路口。当问到她是否会觉得站路口辛苦的时候,她说“大学的时候经常做课程研究,一直站路口,一站一天,而且站在路口上看到的问题会更多,解决问题也会更快,这也是属于我们工作当中的一个小的性质,就是要去路口。”

王轶多表示,对于信号配时服务来说,发现路口问题,机非冲突、人车冲突,其实女生会更敏感一点,对于这些冲突的处理以及数字的汇总来说,女生可能也会更细心一点。

未来,她期待行业的大数据平台与信号机的一些功能能够联动起来,让信号配时工作能够更加高效。

05

交通是个朝阳产业

三十而立,30岁选择跳转到一个新的行业一般而言是一个艰难的选择。30多岁的黄俊来到交通行业不到两年,目前在迈锐数据负责技术研发,以前的他主要做无线传感器,用于大型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关键时间点转行到交通,黄俊表示,主要是看中这是个朝阳产业,技术与市场发展特别快。此外,自己做的产品很容易就在身边的场景中得到应用,特别有成就感。

智能交通产业跟物联网行业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无锡工作期间,黄俊就认识了一些做智能交通的朋友,由此与交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认为,智能交通方面的无线传感器,无论是用于动态交通还是静态交通中用于停车检测,都有较大的市场前景。这两年线圈、地磁、毫米波雷达、视频等等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也较快,行业应用场景越来越细分。

不同于以往的行业,黄俊说智能交通行业的技术种类非常多,需要有比较综合的技术背景。

刚进入交通行业的他也面临着一些压力。首先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需要进行新的学习,比如各种交通工程的知识需要积累,公司开展的培训班以及行业举办的一些培训,给了他更多的学习机会。

第二点,黄俊说,交通行业不可能在办公室闷头做研发,还是要走到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去,收集重要的场景数据。因此,相对来说出差的次数会更多,比以往也要更辛苦一些。

谈到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黄俊表示,目前还是以研发为主,这个阶段重点还是要关注,认真学习掌握行业内技术的发展,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往后来看,黄俊更想往产品经理职业规划上发展,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想结合自己的技术储备,提出一些看法或解决方案,构造出一款产品去满足市场的需求。


                                                                                             转自赛文交通网